左圖為最簡單的內包裝也有三層,月餅直徑只有紙盒的五分之三。
右圖為一盒 12只的月餅,采取了相當復雜的包裝方式。
圖/文 任翀
今年月餅市場遭遇“小年”,一個原因是中秋節與國慶節間隔時間較長,使得走親訪友提著月餅上門的概率有所降低;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嚴控“三公消費”后,團購月餅的單位明顯減少。于是,不少月餅生產企業主打個人消費。個人消費重視性價比,過度包裝、豪華包裝的產品難受歡迎,所以絕大多數生產企業都在產品包裝上做減法。
按照國家標準,月餅的包裝層數不得超過3層;包裝空隙率應在60%以下;包裝成本應低于產品總成本的20%。據行業協會自查和監管部門檢查,過度包裝的月餅禮盒今年已基本絕跡,可即使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月餅包裝,仍舊有進一步“瘦身”的空間,照片中的產品就頗具典型性。
該盒裝月餅連包裝重量為2.4千克月餅包裝,實際包含總凈重0.73千克的月餅12只。也就是說,包裝的重量是月餅凈重的兩倍多。外包裝有兩層,一是配套紙袋,二是用木屑板和硬紙板組成的長45厘米、寬35厘米、厚7厘米的盒子。內包裝有三種,其中最簡單的也有三層——裝月餅的塑料托盤、托盤外的塑料袋、塑料袋外的紙盒;另外兩種內包裝分別是紙盒外再套長紙盒,以及用帶有金屬蓋的塑料盒單獨包裝月餅。如果將最簡單內包裝中的月餅取出,與塑料袋外的紙盒對比,會發現月餅直徑只有紙盒邊長的五分之三。經過包裝的層層“擴容”,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小小的12只月餅最終放在長度將近半米的大盒子里了。
然而,這盒月餅包裝沒有超標。按照標準,配套紙袋不算包裝,與月餅直接接觸的托盤、塑料袋等也只算一層包裝;而且包裝盒也并沒有使用昂貴的材質。但從包裝重量與實際清點的情況看月餅包裝,如此包裝依舊繁復不堪而且相當浪費,因為除了將包裝按廢紙、廢塑料分類進入回收體系外,相關包裝不具備再利用價值。與此同時,該月餅禮盒的包裝形式雖然多樣,但本身設計并沒有太大的特色,難以引人注目。
可見,月餅包裝僅符合國家標準還遠遠不夠。如何繼續為包裝“瘦身”、如何設計出簡單卻有特色的包裝,是月餅生產企業應當考慮的問題。